關鍵詞 |
洛陽北欒,供應北欒,北欒苗,北欒樹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施肥:施肥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。幼苗出土長根后,宜結合澆水勤施肥。在年生長旺期,應施以氮為主的性肥料,促進植株的營養(yǎng)生長。入秋,要停施氮肥,增施磷、鉀肥,以提高植株的木質化程度,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。冬季,宜施農家有機肥料作為基肥,既為苗木生長提供持效性養(yǎng)分,又起到保溫、改良土壤的作用。隨著苗木的生長,要逐步加大施肥量,以滿足苗木生長對養(yǎng)分的需求。次追肥量應少,每畝2500g至3000g氮素化肥,以后隔15天施一次肥,肥量可稍大。
大苗培育一般當樹干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,留主枝,3年至4年可出圃。一年生苗干不直或達不到定干標準的,翌年平茬后重新培養(yǎng)。一般經兩次移植,培養(yǎng)3年至6年,胸徑就可達到4~8cm。
定植密度:胸徑4~5cm的每畝600棵左右,胸徑6~8cm的每畝200至300棵,選留3至5個主枝,短截至40cm,每個主枝留2至3個側枝,冠高比1:3。
培育干徑8~12cm的全冠苗,每畝栽植160~170株,即株行距2m×2m;培育干徑12cm以上大苗,每畝栽植130株,即株行距2m×2.5m。結合撫育管理,修剪干高1.5m以下的萌芽枝,以促進主干通直生長。
苗木整形與修剪欒樹樹冠近圓球形,一般采用自然式樹形。因用途不同,其整形要求也有所差異。行道樹用苗要求主干通直,分枝高度為2.5~3.5m,樹冠完整豐滿,枝條分布均勻、開展。庭蔭樹要求樹冠龐大、密集,分枝高度比行道樹低。在培養(yǎng)過程中,應圍繞上述要求采取相應的修剪措施。一般可在冬季或移植時進行。
流膠病:此病主要發(fā)生于樹干和主枝,枝條上也可發(fā)生。發(fā)病初期,病部稍腫脹,呈暗褐色,表面濕潤,后病部凹陷裂開,溢出淡黃色半透明的柔軟膠塊,后變成琥珀狀硬質膠塊,表面光滑發(fā)亮。樹木生長衰弱,發(fā)生嚴重時可引起部分枝條干枯。
防治措施:
1.人工防治:從11月到第二年3月,可刮除越冬雌成蟲,配合修剪,剪除蟲枝。
2.打冰棱消滅越冬雌成蟲,嚴冬時節(jié)如遇雨雪天氣,枝條上有較厚的冰凌時,及時敲打樹枝震落冰凌,可將越冬蟲隨冰凌震落。
3.若蟲大發(fā)生期噴40%氧化樂果+40%水胺硫磷1000 至1500倍,噴2至3次,間隔7至10天。
4.呋喃丹灌根:用25%的可濕性粉劑200至300倍在5月份灌根2次,對殺死若蟲效果很好。
欒樹白粉病:防治措施:
1.農業(yè)措施一是種植抗病品種;二是合理密植,合理施肥。
2.藥劑防治:一是秋苗發(fā)病重的地塊,可藥劑拌種,方法同小麥散黑穗??;二是在秋季或春季,田間發(fā)病率3%~5%時(成株期調查以旗葉到旗葉下2葉計算發(fā)病率),每666.7平方米用20%粉銹寧乳油20~30毫升或1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,對水50~60千克噴霧,或對水10~15千克低容量噴霧。也可用25%病蟲靈乳油每666.7平方米50毫升,加水50千克,均勻噴霧。